霧霾剛過 臭氧又來!但這波污染卻藏在藍天白云之后
作者: Guanglv
來源: 未知
發布時間:2018-04-17 09:55
人氣:
有報告顯示,京津冀地區和晉魯豫20市8小時臭氧濃度整個夏季平均值基本都超過了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100微克/立方米的標準。慢著,什么時候超標了?怎么一點感覺都沒有?別急,小編這里科普一波
臭氧作為一種略帶臭味的淡藍色氣體。即使藍天白云,臭氧污染也有可能超標的。沒錯,也就是說,在朋友圈曬得藍天白云其實沒準就是污染……
隨著PM2.5濃度的降低,臭氧污染的緊迫性進一步顯現出來。據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4月12日公布的數據,近三年,“2+26”城市的臭氧污染濃度最高值發生時間提前了,原先多發生在盛夏,如今最高值多集中于5月和6月。
臭氧年評價濃度最高值增幅不大,但最低值卻迅速增加。2016、2017年最低值分別比2015年的增加41.6%、83.3%。
PM2.5濃度下去了,臭氧超標上來了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新民說,在太陽照射下,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可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臭氧。臭氧污染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特別是對嬰幼兒、青少年、老年人、戶外工作者和肺病患者影響大。
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2+26”城市的臭氧年均濃度范圍介于96-202微克/立方米之間,2016年、2017年則分別為136-200毫克/立方米、176-219微克/立方米,最低值增長迅速。
據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環境統計課題組發布的《“2+31”城市2013-2017年區域污染狀況評估》報告分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33個城市年均臭氧濃度一致上升且幅度較大。京津冀地區和晉魯豫20市8小時臭氧濃度整個夏季的平均值基本都超過了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100微克/立方米的標準。
張新民說,分析“2+26”城市臭氧污染態勢,可發現城市間臭氧年均濃度差異性減小,趨同性增強,臭氧小時平均濃度最大值集中出現在14:00到18:00之間。
其中,淄博市7月份臭氧日均濃度超標率最高,其余27個城市均為6月份臭氧日均濃度超標率最高。天津、唐山等城市2017年臭氧日均濃度超標情況在9月份出現明顯反彈。
其實,臭氧污染并非只是讓京津冀撓頭。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張遠航說,珠三角地區的臭氧問題已超過了PM2.5,成為影響珠三角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
煤減下去了,機動車尾氣治理上來了
近年來,大氣污染成分有了較大變化。以河北廊坊為例,其2016年空氣質量6項指標與2015年相比,PM2.5、PM10和二氧化硫分別下降了22.4%、18.2%和25%,但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臭氧分別不降反升了10.6%、2.9%和6.4%。
臭氧濃度為何不降反升?這與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有關。張遠航認為,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不協調應是臭氧濃度升高的主因。
VOCs是總稱,主要包括烷烴、烯烴、芳香烴及各種含氧烴、鹵代烴、氮烴、硫烴、甲醛和苯等。工業活動、燃料燃燒和機動車尾氣排放是我國人為VOCs污染的三大來源。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說,我國通過對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工業燃煤治理以及民用散煤治理等,硫減排“走的步伐更快”,于是,氮氧化物的百分比貢獻進一步凸現出來,這需加大力度減排,而且“VOC治起來比氮氧化物還要難”。
《“2+31”城市2013-2017年區域污染狀況評估》報告也顯示,二氧化氮應主要源于機動車排放,機動車排放控制應成為大氣治理的重點。
臭氧污染治理也要聯防聯控
“目前,我國已具備開展臭氧污染控制的基本條件,但是仍有許多技術細節需要研究。”張新民說,應盡快研究建立臭氧污染閾值和控制評價方法,加快出臺臭氧成因解析指南,指導城市開展臭氧敏感性分析,提高科學治污能力;依據臭氧污染的空間分布格局,劃定臭氧污染聯防聯控區,在自我減排的基礎上,強化區域聯動。
“還應在重點區域探索制定活性VOCs總量減排,并完善典型行業分成分的VOCs排放因子。”張新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