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審批 | |||||||||
|
|||||||||
廢氣處理 | |||||||||
|
|||||||||
粉塵處理 | |||||||||
|
|||||||||
酸堿廢氣凈化工程 | |||||||||
|
|||||||||
噪聲治理工程 | |||||||||
|
|||||||||
廢水處理工程 | |||||||||
|
|||||||||
廢氣處理設備 | |||||||||
|
|||||||||
除塵器設備 | |||||||||
|
“河水不臭了,在河道旁邊坐著休閑很舒服。”東莞莞城珊洲河河邊,曾經的黑臭已難覓蹤影,珊洲河水質改善得到周邊居民的認可。
作為東莞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項目之一,珊洲河已成為周邊居民的休閑好去處。放眼全市,44條重污染河涌示范項目目前已有39條基本消除黑臭。
重污染河涌的治理,是東莞全面推進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縮影。2018年,東莞環保利劍頻頻出擊,通過治水攻堅戰、藍天保衛戰等的持續推進,助推東莞實現高質量發展。其中去年東莞新建成截污管網1525公里,同比翻一番。
2020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60條內河涌整治
自2016年11月起,東莞全面打響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制訂實施水污染治理1+N政策體系。2017年以來,東莞市委、市政府先后17次召開高規格的全市性環保工作會議,其中部署推動水污染治理方面就召開了11次會議。
中央環保督察組曾指出東莞截污管網缺口2500公里。污水管網建設滯后,導致污水收集率低是中央環保督查組2016年在東莞進行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之一。
短短兩年時間里,東莞截污管網建設滯后的短板正逐步補齊——2017年,新建成截污管網767.81公里,是過去6年建設總量的1.5倍;2018年全市新建截污管網1525公里,約是2017年建成量的兩倍。截至2018年12月1日,隨著東城大王洲島截污工程的完成建設,66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整改。
走進塘廈龍背嶺,綠意環繞中,屹立著一座白色建筑,這是塘廈鎮龍背嶺循環生態島,是東莞首例將廚余垃圾與分散式污水處理相結合的循環生態系統。
目前,東莞已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38座,總處理能力達326.5萬噸/日,計劃2019年底前再完成5座擴建,新增處理能力30萬噸/日,屆時全市總處理能力將達356.5萬噸/日,基本補齊處理能力缺口。
東莞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東莞目前正在開展東莞市河涌水環境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力爭到2020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60條內河涌綜合整治。未來,東莞將重點抓好截污次支管網建設、重點流域整治、黑臭水體及內河涌整治。
市民“藍天幸福感”不斷增強
去年,東莞市召開全市藍天保衛戰動員大會,發布“東莞市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七大方面32條具體措施。
如今,打開東莞市空氣質量實況與預報發布平臺,38個站點構建起一張覆蓋全市的監測網絡,公眾點擊地圖上的對應點,每個站點可以查詢6種污染物濃度和空氣質量指數,逐小時數據以及日平均數據都一目了然。
因為有了監測數據支持,東莞藍天保衛戰才能“有的放矢”。自開展保衛戰以來的5—12月,東莞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84.9%,同比上升4.5個百分點,多項污染物的濃度均下降,其中SO2濃度同比下降四分之一,PM2.5濃度同比下降8.8%。可以發現,PM2.5濃度數據的下降,和人們“藍天幸福感”的提升,是完全吻合的。
為不斷提升人民的“藍天幸福感”,目前,全市已累計清理“散亂污”企業13073家,其中關停取締9553家,整治改造3520家。
繪制污染防治攻堅戰路線圖
打贏環境治理攻堅戰離不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環境治理需要改革創新,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對此,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的東莞開始了積極探索。
2018年7月1日,《東莞市飲用水源水質保護條例》正式實施,為東莞市飲用水源水質保護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5個月后,東莞市第1號總河長令簽發,向全市各級河長、市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街(園區)下達開展“五清”專項行動的任務書。
東莞不僅全面建立河長制,近年來還出臺一系列全局性、戰略性生態環保政策,以最嚴格的制度保護環境。
2018年7月,東莞出臺《東莞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實施方案》,提出以污染防治為重點的環境保護體系。新年伊始,《東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亦已出臺,全面明確未來3年全市水、大氣、固廢、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目標和要求,東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了明確的目標與實施路線圖。
同時,針對具體污染防治工作,東莞也出臺了一系列方案措施,如《東莞市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東莞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等,東莞將全面推進打好打贏環境治理攻堅戰,以生態文明體制機制的建立完善為長效保障。隨著東莞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路徑也愈發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