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組大年拉開序幕 環保產業或率先“接招”
作者: Guanglv
來源: 未知
發布時間:2018-01-31 11:07
人氣:
【廣綠環保 環保產業】近年來,環保產業已經成為最為潛力的支柱性產業,迫于改革壓力的央企與國企也因此紛紛加速搶灘環保領域。“鯰魚”殺入,對于環保中小企業而言是好還是壞?作為“鯰魚”本身的央企國企又會獲得產生怎樣的變數?
央企重組大年拉開序幕 環保產業或率先“接招”
2018年將是央企重組大年。
1月15日,一年一度央企、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已明確了2018年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即要做好有色金屬、船舶制造、煉化、建材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工作。
據中國環保在線判斷,歷經多次重組后,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巨無霸時代”,強者恒強,弱者淘汰出局。作為經濟布局與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重組勢必成為新一波央企改革的首選。
而打破企業邊界,通過資產重組、股權合作、戰略聯盟等方式,推動企業之間的專業化整合,是中央企業重組整合的重要內容。
2017年7月,由中車控股的中車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12月,葛洲壩集團與北京環衛集團簽約組建合資公司,共同打造北京全口徑固廢處置利用平臺;12月,中核集團成立中核環保有限公司進軍環保市場……
近年來,大型央企國企進軍環保產業的消息不絕于耳。前期探路,對央企改革重組指明了一個可供選擇的方向。
從外部環境來看,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國環保治理的巨大內在需求,以及環保產業的巨大藍海空間,都是促使央企國企進入環保領域的動力,并不違背我國的所有制分布國情。
就央企國企自身而言,擇時進入環保,也有內在的必然。這種必然性不僅僅來源于環保政策帶來的越來越大的壓力,還有國資政策目標,產業鏈的完善與健全,與業績增長的路徑探索。
央企的殺入,使得環保產業萌生“變數”。據悉,目前環保工程的投資主體已經變成央企的基建隊伍,環保市場的競爭也日臻白熱化,進一步刺激環保龍頭企業的并購加速進而掌握主動權。
雄厚的資金實力與融資能力與其在市政類項目、工程領域的天然優勢,讓不少人心生擔憂:央企國企的殺入,是否會對民營企業產生擠出效應?
答案是:會,也不會。
會,是因為憑借先天的品牌、資金、技術等優勢,央企具備更為高效的執行力,因此在環保工程方面所向披靡,客觀上擠壓了中小環保企業的生存空間。
不會,是因為超過5萬家的環保企業中,大多不具規模,具備產業和研發優勢的央企入場,可以充分發揮“鯰魚效應”,攪動市場,淘汰弱小,從而創造新的行業格局。
“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輸,有人老。”在繁華聲中,總會有凋零,這是環保產業當前的現狀,也是整個國民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環節。
隨著央企闖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洗牌廝殺過后,我國環保產業準入門檻越來越高,管理越來越精細化。藍海變紅海,興衰存亡成常態。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榮譽會長文一波說過一句略“扎心”的話,“環保產業一直是紅海,以新能源為例,每年企業的‘死亡率’是60%,連續十幾年都是這樣,但總體行業發展速度很快,每年都有30-50%的增長,所以企業壓力很大。”
總體而言,央企國企強勢布局環保領域利大于弊。
環保產業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大中小企業都能保持活力,產業集群效應顯現,巨無霸的環保企業誕生,未來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容等。
央企國企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化解過剩產能,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保值增值及回報的提高,數量也能得到合理的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