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審批 | |||||||||
|
|||||||||
廢氣處理 | |||||||||
|
|||||||||
粉塵處理 | |||||||||
|
|||||||||
酸堿廢氣凈化工程 | |||||||||
|
|||||||||
噪聲治理工程 | |||||||||
|
|||||||||
廢水處理工程 | |||||||||
|
|||||||||
廢氣處理設備 | |||||||||
|
|||||||||
除塵器設備 | |||||||||
|
2018年1月31日,環保部舉行2018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新年好!
歡迎大家參加環境保護部新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工作。近年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分別審議通過了多個環境監測方面的改革文件。環境保護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改革部署和要求,扎實推進環境監測事業發展,確保監測數據質量,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支撐和保障。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環境監測司劉志全司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研究員,一會兒,他們將向大家介紹我國環境監測改革與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簡要介紹環境保護部近期重點工作情況。
一、“大氣十條”目標全面實現
2013年9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實施。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全社會積極參與,“大氣十條”目標全面實現。
一是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
在全面實現改善目標的同時,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SO2濃度較2013年下降41.9%,74個重點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73.4%,比2013年上升7.4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2013年減少51.8%。
二是產業、能源和交通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協同推進能源清潔化利用、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車油路”統籌等工作,“大氣十條”確定的45項重點工作任務全部按期完成。
全國煤炭消費占一次性能源消費的比重由67.4%下降至60%左右。“2+26”城市完成電代煤、氣代煤470萬戶,削減散煤1000余萬噸。全國燃煤機組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占煤電裝機容量71%。淘汰地條鋼1.4億噸。10205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全部安裝在線監測,實現24小時實時監管。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00多萬輛。實施國五機動車排放標準。建成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網。啟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專項。重污染天氣聯合應對能力顯著提升。
三是中國特色大氣污染防治新模式基本形成。中央環保督察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齊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初步建立。區域聯防聯控實現重大創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環境法治保障有力,按日計罰、停產限產、查封扣押等執法手段更加豐富。環境經濟政策不斷完善,初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資機制。中央財政累計下達527.88億元專項資金和100多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12省份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公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同呼吸、共奮斗”逐漸成為全社會行為準則。
下一步,環境保護部將會同各地區和有關部門,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目標,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啟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計劃。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明確治理思路和具體任務,指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出臺大氣污染防治配套實施方案。
二是持續推進散煤污染治理。繼續深入實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城市試點工程,以“2+26”城市電代煤、氣代煤為重點,穩步推進清潔供暖。
三是抓好重點行業提標改造。繼續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研究推進鋼鐵等非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在重點區域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全面加強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理。
四是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治理。加快推進多式聯運,減少公路運輸,提高鐵路貨運比例。建設完善機動車遙測監測網絡,嚴厲打擊柴油貨車超標排放行為。開展油品整治專項行動。
五是強化重點區域聯防聯控。進一步強化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指導成渝、東北等其他跨省地區開展聯防聯控。著力提升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指導相關重點區域和城市群開展應急預案修訂。
二、“綠盾2017”專項行動嚴查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
2017年7至12月,環保部等七部門在全國聯合組織開展“綠盾201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對4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部分省級保護區進行監督檢查,加大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查處和整改力度,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截至2017年11月底,結合中央環保督察,各地已調查處理20800多個涉及自然保護區的問題線索,其中包括地方自查發現的5000多個問題;關停取締企業2460多家,強制拆除590多萬平方米建筑設施;已整改完成13100多個問題,整改完成率62.8%,其他問題的生態恢復和整改措施正在落實中。廢止相關地方性法律法規12部,修訂51部,新制定頒布20多部,還清理了一批相關政策文件。同時嚴肅責任追究,各地已對1100多人進行了追責問責,其中處理廳級干部60人、處級干部240多人。
今年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對整改進展情況的調度,對發現的重點問題扭住不放,督促地方抓緊整改和銷號。二是將綠盾專項行動常態化、機制化,進一步細化定期遙感監測,及時發現和嚴肅處理新問題,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行為。三是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區綜合立法,為自然保護區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四是推進各地自然保護區確界工作,督促地方完善區界標示和警示警告設施,盡快補齊基礎工作短板,全面加強自然保護區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
三、實施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2016年以來,環境保護部在長江經濟帶組織開展地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截至2017年12月底,排查發現的490個問題已全部整治完成。其中,主要問題包括違法違規建筑類問題102個、工業企業類問題82個、排污口問題71個、非法碼頭類問題59個,以及旅游餐飲、農業面源、畜禽養殖等問題,許多問題是久拖未決的歷史遺留“老大難”問題。
為進一步加快解決飲用水水源地突出環境問題,提高飲用水源環境安全保障水平,今年環境保護部將聯合水利部組織實施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組織各地依法開展縣級及以上城市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劃定)、“立”(標志設立)、“治”(違法問題整治)三方面工作。2018年3月底前,要求縣級及以上城市完成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排查,建立問題清單。2018年底前,要求長江經濟帶11省(市)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其他地區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整治。2019年底前,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要全部完成整治。
環境保護部將會同水利部定期開展監督檢查,督促各地工作落實。對履職不力、弄虛作假、進展遲緩等問題突出的,采取通報批評、公開約談、專項督察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實施問責。對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報表揚。
從2018年3月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每月底前公開專項行動問題清單和整治進展,接受社會監督。從2018年4月起,環境保護部將通過官方網站、“環保部發布”微博、微信公眾號,每月全面公開各地問題清單和整治進展。